新聞資訊

老小區玩起"互聯網+" 今年浙江将增10萬停車位

2016-08-25

  提到一個“堵”字,每個人都有話說。早高峰擔心上班遲到,晚高峰擔心約會遲到,身在城市中,我們都遇到過那個最糾結、最揪心的十字路口。

  年初的省兩會上,省政府承諾今年要為老百姓辦好十方面的民生實事,其中一項就是“治堵”——今年全省将在緻力“城市交通擁堵狀況明顯改觀,人民群衆滿意度明顯提高”的基礎上,更加注重“增強人民群衆獲得感”。

  如今,地鐵在加快成網,家門口又多了個公共自行車服務點,老小區停車位用上了“互聯網+”……随着各個治堵環節火力全開,掐着點出門前,笃定地對手機另一頭說:“我10分鐘後到你那邊。”這樣的場景也許就在不遠處等着我們。

  老小區玩起“互聯網+”

  294個車位停下700輛車

  杭州江幹的老小區潔蓮社區,隻有294個劃線車位,可有708輛辦包月卡的車子,363輛辦臨時探視卡(親情卡)的車子,每晚固定過夜的車子有660輛左右。一直到去年,小區裡還不時會上演車輛亂停堵路的事件。

  怎麼辦?

  去年潔蓮社區與相鄰的紅菱社區一起,施行交通大封閉管理,組織實施了一套“五進兩出單行線”的交通方案,潔蓮社區還設計了一款适用于老小區停車和社區服務的App“愛回家”,讓社區1200多位住戶裝到手機上,玩起了“互聯網+”——

  打開手機App,綠色,表示該區域車位充足;黃色,表示剩餘車位不足一半;紅色,表示車位已滿,那就别去停了,換個位置。這就是App上的車位監控便捷服務。

  在具體操作上,潔蓮社區共四區兩片,配備了6個秩序管理員每隔兩小時巡視,實時人工監控。晚高峰時間是管理員們巡邏的重點,查看小區的車輛情況,通過對講機上報給物業中控,然後在App後台更新小區的車位情況,調整車位與車輛比。

  除了巡邏,管理人員們還提供“泊車服務”。

  “這邊3個車位,車頭都停前一點,就能多停一輛。還有,如果在不影響通行和綠化的空地上整齊停好,又能騰出幾個車位。”物管主任陳春榮說,“但這對駕駛技術有比較高的要求,所以我們的管理員都有20年以上駕齡經驗,遇到比較難停的角落能自己上。”

  辦理小區包月的車子,擋風玻璃前都貼着唯一的專屬二維碼。要是車子停放不得當違規了,序化員一掃二維碼,車牌号、電話、地址等信息全都清清楚楚。

  “我們都簽了《社區公約》,第一次通告,第二次警告,第三次取消停車資格。要想重新辦,那就得等至少半年。”陳春榮表示,如果發現違規會拍好現場照上傳到App,公開透明。

  今年全省增加10萬個停車位

  全面推廣“互聯網+”模式

  緩解老小區停車難問題,除了在有限土地資源條件下盡力挖掘“潛力”,增設停車位,更重要的還在于加強管理,提高車位的周轉及使用率。

記者從省治堵辦了解到,省裡杭州、甯波、嘉興等地已正積極嘗試采用“互聯網+”智慧停車技術提高老小區及停車密集區的車位管理和使用效率,最大程度緩解停車難。

  省治堵辦相關負責人表示,“目前在浙江,專門用來停車的智慧停車軟件就有近百款,不僅是老小區停車,城區裡一些停車場,公共停車位今後也都将用上‘互聯網+’的模式,來幫助解決停車問題。”

  按照2016年全省治堵任務,浙江今年将努力實現停車的分類管理,全省新增停車位10萬個,其中社會停車位13500個;此外,還将以科技為先導,強化交通的智能化。力争到“十三五”末,适應“互聯網+”的時代要求,城市交通治理能力、服務能力和交通管理科技化水平全面提升。

  出門前手機一點,最搶手的泊位幫你預定,這樣的場景或許很快就會實現。